推动资源再生  促进可持续发展
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

3D打印粉煤灰矿粉免烧砖:建筑工业化的颠覆性实践

首页标题    行业新闻    科技要闻    3D打印粉煤灰矿粉免烧砖:建筑工业化的颠覆性实践

一、技术革新:固废建材领域的破局之道

在"双碳"目标的指引下,建筑工业化正朝着绿色、智能、高效的方向迈进。《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规划》明确提出,要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,发展绿色建材。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制造技术,与固废建材的结合,为建筑工业化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。

粉煤灰和矿粉是火力发电和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固废,长期以来面临着堆放占地、污染环境等问题。3D打印粉煤灰矿粉免烧砖技术,将这些固废作为主要原材料,通过科学的配比和先进的打印工艺,转化为高性能的建筑材料,实现了固废的资源化利用,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建材生产对天然砂石的依赖,符合绿色建材的发展要求。

二、工艺创新:打造高性能免烧砖

(一)精准配比设计,实现性能与环保双赢

在配比设计方面,该技术采用了胶凝材料、中砂和预处理粉煤灰微珠的组合。胶凝材料由20-25%的水泥、15-18.75%的I级粉煤灰和5-6.25%的矿粉组成。粉煤灰和矿粉的加入,不仅减少了水泥的用量,降低了生产成本,还充分利用了固废资源,减少了环境污染。中砂作为骨料,提供了砖体的骨架结构。

预处理粉煤灰微珠具有35-45%的吸水率,这一特性使得砖体在成型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持水分,促进胶凝材料的水化反应,提高砖体的强度和耐久性。同时,合理的配比设计使得砖体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较高水平,为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(二)创新打印工艺,提升砖体性能

打印工艺采用分层打印与表面喷涂双砂浆层相结合的方式。分层打印技术按照设计的模型,将混合料逐层堆积,形成砖体的基本形状。这种技术能够精确控制砖体的尺寸和形状,满足不同建筑结构的需求。

表面喷涂双砂浆层则在砖体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保护层,有效提升了砖体的抗渗性。经过测试,采用该工艺的砖体抗渗性比传统砖体提升了3倍,能够更好地抵御雨水和地下水的侵蚀,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。此外,该砖体的3天抗压强度可达15MPa,满足了建筑工程中对墙体材料的强度要求。

三、应用场景:开启建筑工业化新征程

(一)复杂结构建筑,彰显技术优势

在南京某产业园的建设中,3D打印粉煤灰矿粉免烧砖被用于建造异形景观墙。传统的建筑工艺在建造复杂结构时,往往需要大量的模板和人工,施工周期长、成本高。而3D打印技术凭借其精准的成型能力,能够轻松实现异形结构的建造,无需模板,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。与传统工艺相比,该项目的施工周期缩短了40%,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和材料浪费。

(二)模块化建筑,推动建筑工业化进程

雄安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,在建筑工业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。3D打印免烧砖装配式墙体在雄安新区的试点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该墙体采用模块化设计,通过3D打印技术生产出标准的墙体模块,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。

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,还降低了墙体的自重。与传统墙体相比,3D打印免烧砖装配式墙体的自重降低了25%,减轻了建筑结构的负担,同时提升了建筑的抗震性能,抗震性能提升了15%。模块化建筑的应用,推动了建筑工业化的进程,实现了建筑生产的标准化、规模化和产业化。

四、标准进展:规范行业发展,引领技术创新

为了规范3D打印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,相关部门组织制定了《3D打印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》。在该标准的制定过程中,3D打印粉煤灰矿粉免烧砖技术团队积极参与,明确了粉煤灰掺量≥30%的技术要求。

这一标准的出台,为3D打印粉煤灰矿粉免烧砖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,规范了行业市场,促进了技术的交流和推广。同时,也为固废建材的发展提供了标准支撑,推动了建筑行业向绿色、环保、智能化方向发展。

3D打印粉煤灰矿粉免烧砖技术作为建筑工业化的颠覆性实践,在技术革新、工艺创新、应用场景和标准进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。它不仅解决了固废处理的难题,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,还提升了建筑的性能和质量,推动了建筑工业化的进程。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标准的逐步健全,相信3D打印粉煤灰矿粉免烧砖将在建筑工程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,为实现"双碳"目标和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
来源:灰站

 

本网站对转载、分享、陈述、图片、观点保持中立,图片文字均来自网络,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消息。版权归原作者。有版权方面不当之处,欢迎回消息告知删稿事宜,本网站将尽快处理。谢谢

2025年5月14日 09:39
浏览量:0
收藏